日本为劳动者权益保护制定《劳动基准法》《劳动安全卫生法》《最低工资法》三部基本法律,适用于所有在日本的企业和符合法律定义的劳动者(不受国籍影响)。
不符合法令的用工条件是无效的。雇主必须在用工合同中明确以下事项:合同期限(如不确定须注明);劳动地点和从事业务;工作时间起始、有无加班、休息时间、休息日和休假;工资及其支付方法、工资截止时间和发放时间;退休有关事项(包括解雇理由等)。
日本根据地区和产业对最低工资有不同标准,当该岗位报酬同时适用于两个标准时,取较高一方作为最低工资标准。例如,2022年10月以后,东京最低工资为每小时1072日元。日本企业一般按月发放工资,每年还有夏冬两季的奖金,其特色是工资由基本工资和各种名义的补贴、奖金等组成,非基本工资的部分所占比重较大。
关于各地最低时薪,可参见厚生劳动省官网,网址如下:地域別最低賃金の全国一覧
《劳动基准法》第20条规定,解雇方须在至少30天前,就解雇事通知被解雇方。未提前通知的,解雇方需向被解雇方支付30天以上的平均工资。因企业经营恶化等原因发生裁员情况时,以下条件须获认可,方能提出解雇要求:解雇必要性;已表现出为避免解雇所做的努力;证明替代人选妥当性;解雇手续妥当性;不在劳动者因工伤或职业病修养期及其后30天内;不在妇女员工产前产后特定期之内;不在怀孕妇女孕期及其后一年内。
关于解雇员工相关规定,可参见厚生劳动省官网,网页链接如下。解雇相关规定
日本实行全民保险制,雇用方有义务为满足一定条件的雇员投保五种保险,具体见表5-5。保费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企业从职工工资中扣除职工应承担的部分,二是企业经营者应承担的部分,二者由企业负责一并缴纳给政府当局。
<table class="thead-table">
<thead>
<tr>
<th>保险种类</th>
<th>企业负担</th>
<th>劳动者负担</th>
</tr>
</thead>
<tbody>
<tr>
<td>劳动者灾害补偿保险</td>
<td>0.3%(进出口批发零售业)</td>
<td>-</td>
</tr>
<tr>
<td>雇佣保险</td>
<td>0.6%</td>
<td>0.3%</td>
</tr>
<tr>
<td>健康护理保险</td>
<td>4.935%(40岁以上员工为5.83%)</td>
<td>4.935%(40岁以上员工为5.83%)</td>
</tr>
<tr>
<td>厚生年金保险</td>
<td>9.15%</td>
<td>9.15%</td>
</tr>
<tr>
<td>儿童抚养金</td>
<td>0.36%</td>
<td>-</td>
</tr>
<tr>
<td><strong>合计</strong></td>
<td><strong>15.345%(40岁以上员工为16.24%)</strong></td>
<td><strong>14.385%(40岁以上员工为15.28%)</strong></td>
</tr>
</tbody>
</table>
资料来源:日本贸易振兴机构
自2012年5月,日本政府开始实施海外高级人才优待制度;2017年为规范技能实习制度,实施修订后的《技能实习法》;2019年4月1日,《出入国管理及难民认定法》生效,有条件地开放企业,直接雇用外国劳动力就业。
当前中国在日劳工主要为技能实习生。技能实习生制度的主要法律依据为:《技能实习法》《关于研修生及技能实习生入国・在留管理指针》《劳动基准法》。
2020年4月17日,日法务省出台特别措施,对外国技能实习生再就业提供支援。按该措施,因疫情影响被解雇的技能实习生,如愿意在日继续工作,可申请将技能实习在留资格变更为“特定活动”在留资格,并可继续跨行业工作,居留期限最长可达1年。该措施自4月20日起实施。
2023年6月,日本政府内阁会议确定,将具备熟练技能的外国劳动者“特定技能2号”签证的适用范围,从目前2个领域扩大至11个领域,以吸引外国人赴日工作及长期居住。特定技能制度于2019年4月开始实施,包括面向一般劳动者的1号签证和具备熟练技能并能作为主管统筹业务的2号签证。1号签证在留期限最长为5年,涵盖“护理”等在内的12个领域。2号签证可通过更新资格证明实现永久居留,并允许携带家属。目前,2号签证适用领域为建筑业和造船·船舶工业。新增领域包括住宿业、农业、餐饮业、建筑清洁业、锻造加工·工业机械·电子电气信息相关制造业、汽车维修业、航空业、渔业和饮料食品制造业等9个领域,均属于1号签证适用范围。
关于技能实习生制度等,还可参考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经商处网站(外国人技能实习制度)关于“外国人技能实习制度”的介绍,以及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相关网页。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引用自中国商务部
以上信息和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法律、税务或专业建议。Knit努力确保内容准确和及时,但由于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的变化,Knit无法保证信息始终最新且完全准确。因此,在您做出任何决策之前,请谨慎考虑。Knit不对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