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对比中英两国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包括税率结构、免税额度以及征税特点,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在中英两国之间的税务规定和差异。
在全球化的大潮中,跨国工作和投资已成为常态,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差异对个人和企业的影响日益显著。本文旨在深入剖析中国与英国个人所得税体系的差异,涵盖税率、免税额度及征税特点,Knit为读者揭示两国税制的对比视角,助力跨国税务规划和合规。
特征/国家 | 中国个人所得税 | 英国个人所得税 |
---|---|---|
纳税年度 | 1月-12月 | 4月6日-次年4月5日 |
综合所得免税额 | 60,000人民币 | 12,570英镑 |
综合所得税率 | 累进税率,最高45% 0-36,000元:3% 36,001-144,000元:10% 144,001-300,000元:20% 300,001-420,000元:25% 420,001-660,000元:30% 660,001-960,000元:35% 960,000元以上:45% | 累进税率,最高45% 0-12,570英镑:0% 12,571-50,270英镑:20% 50,271-125,140英镑:40% 125,140英镑以上:45% |
经营所得税率 | 累进税率,最高35% 0-30,000元:5% 30,001-90,000元:10% 90,001-300,000元:20% 300,001-500,000元:30% 500,000元以上:35% | 包含在个税中,最高45% |
股息/分红免税额 | 无 | 500英镑 |
股息/分红税率 | 固定20% | 根据个税税率,8.75%-39.35% |
资本利得税免税额 | 无 | 3,000英镑 |
资本利得税率 | 无 | 10%-24%,根据个税税率和资产类型 |
其他所得税率 | 固定20% | 包含在个税中,最高45% |
计税基础 | 综合所得按年度合并计算 | 综合所得按年度合并计算 |
特别说明 | 应纳税所得额需依规定减除免税额和其他可以扣除的成本/费用等 | 应纳税所得额需依规定减除免税额和其他可以扣除的成本/费用等 |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税率和免税额度可能会因政策变动而有所变化。
通过对比中英两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我们可以发现以下主要差异:
李先生因为工作原因外派到英国一年时间,待其工作结束,返回深圳工作生活,这种情况如何计算两国个税?
首先要判断其是否被判定为英国居民个人。一般而言,前往英国的个人若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将有可能被认定为英国税收居民:
* 英国的纳税年度为每年4月6日至次年4月5日
根据英国税法的判定标准,李先生构成英国税收居民身份。
其次要判断李先生是否还是中国税收居民。中国税收居民的判定可分为两类,一是有住所,二是在中国境内居住满183天。李先生由于长期在英国工作,明显不属于第二种情况。“住所”并不等同于实物意义上的住房。根据财政部规定,对于因学习、工作、探亲、旅游等原因而在境外居住,在这些原因消除后仍然回到中国境内居住的个人,则中国为该纳税人的习惯性居住地,即该个人属于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李先生现在人在英国工作,但仍然回到深圳工作、生活,因此他仍然具备中国的税收居民身份。
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 关于境外所得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第3号),李先生需要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申报英国所得并纳税。同时,他在英国已缴纳的所得税可以在中国抵免限额内从其该纳税年度应纳税额中抵免,但需要提供在英国的完税证明、税收缴款书或者纳税记录等纳税凭证。
如果李先生在英国缴纳的个税税款高于中国境内抵免限额,超过抵免限额的部分可在以后连续5年内继续从英国所得的应纳税额中抵免。
境外纳税年度与公历年度不一致时,取得境外所得的境外纳税年度最后一日所在的公历年度,即为境外所得对应的中国纳税年度。李先生的英国纳税年度为2023年4月6日至2024年4月5日,因此这笔境外收入应纳入中国2024年度取得的综合所得,并在2025年3月1日至6月30日在中国申报境外所得并申请抵免。
通过这些步骤,李先生可以在遵守两国税法的同时,合理规划自己的税务,避免在英国和中国双重征税的情况发生。
了解英国个税制度可帮助雇主遵守当地法规,规避潜在的税务问题,从而降低法律风险。如果您对现行的英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疑问,不妨与Knit专业税务团队沟通,Knit将为您解读最新的英国个税税务变化。